微信成新犯罪工具
附近的人
害了不少的人
删了微信聊天记录,犯罪痕迹还是会留下
你玩微信吗?微信上的陌生朋友,你信吗?昨天,南岸区、九龙坡区检察院披露了几起微信案例时,检察官正告那些将微信作为犯罪工具的人,当心雁过留影。
|
案例一:微信贩毒
南岸区检察院检察官介绍,黄某是个微信玩家,微信昵称“活在边缘里”。今年5月23日,他在南岸区丹龙路东原亲亲里小区的姐夫家中玩,闲得无聊,就和姐夫、朋友溜冰(吸冰毒)。小睡一会儿,黄某就开始耍手机微信,启动“附近的人”功能,查找到方圆一两千米范围内的微信玩家。
一个昵称“溜溜的她”吸引了他,头像是个美女。
出于对毒品的敏感,黄某下意识觉得“溜溜的她”和冰毒有关,于是把她加为好友,很快就验证通过了。
黄某试探着在微信中对“溜溜的她”说:“我这里只有白的,没有红的。给我介绍个买家。”检察官解读,毒品行话中,“白的”是指冰毒,也叫“肉“;“红的”是指麻古,也叫“马儿”。黄某是用行话来试探,如果不懂这行,就看不懂。
“溜溜的她”问,可不可以拿到东西(就是卖给她冰毒)。
黄某说有点,但只有小半包了。
当晚8时许,“溜溜的她”通过微信告诉黄某,她要帮朋友买200元的东西(指冰毒)。最后,双方谈成交易价250元。两小时后,交易成功。
检察官称,交易后,黄某被抓获。毒品交易的微信聊天记录都被警方作为证据进行锁定。经鉴定,交易毒品含甲基苯丙胺,重0.19克。目前,他们已对黄某涉嫌贩卖毒品罪提起公诉,并提出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的量刑建议。
案例二:微信招嫖
九龙坡区检察院的检察官介绍,杨先生是来渝出差人员,也是微信玩家。今年1月25日深夜,杨先生住进九龙坡区凯风酒店。在房间安顿好之后,他开启微信查找“附近的人”,点开一个昵称“含烟”的微信玩家个人详细资料信息。
资料上注明:含烟所在地区为江北,个性签名是“让你满意”。
看到这个签名,杨先生觉得此人与风尘女有关。待他消息一发过去,对方就回复了暧昧文字和联系电话,大意是可以电话联系美眉。随后他用电话联系对方,以600元达成性交易。
经查,“含烟”是一姓张的小伙子,22岁。张某不仅在网站、论坛上发帖子招嫖,还联系了一个网站,帮忙推广自己的微信号和QQ号。他花200元购买了一个把他的手机号码和多个微信进行绑定的软件。绑定后,只要在重庆市区内,无论是在哪里搜索微信里面附近的人,都可以搜出他的手机号码绑定的微信号出来。
他在微信上建了多个号,微信号上的照片都是在网上找的穿着暴露、很性感的美女照片,配上不同的文字备注说明,都带暧昧色彩,目的就是吸引嫖客。
张某介绍的失足女中,有一个竟是他的女友,小美。
小美说,男友被逼债,她就主动提出去卖淫赚钱还账。最初男友不同意,后来因为两人都没有工作、没有收入,他就答应了。第一次,男友还为她哭了,她很感动,后来就更加心甘情愿地去卖淫,赚钱帮他还账。
检察官称,张某介绍的3个嫖客业务,都是通过微信联系上他的。目前,张某因涉嫌介绍卖淫罪被提起公诉。
重庆晚报首席记者罗彬 实习生 赵方敏 张辛未
犯罪新动向
微信成为犯罪工具
南岸区检察院统计,该院去年之前从未涉及和微信沾边的案件,但从今年以来,已经公诉了两件,还有三件正在审查起诉。而来自九龙坡区检察院的消息表明,该院已有一起微信犯罪案,之前也没有。
南岸区检察官称,案件情况表明,微信被利用为犯罪工具,已经成为犯罪新动向。利用微信犯罪有以下特点:嫌疑人年轻化、受害对象多为女性、经济成本低。
该检察官称,微信作为即时通软件,可以不需要实名制,但上网都有IP地址,手机上网也能进行定位。即便及时删除微信聊天的文字、语音记录,都是会留下痕迹。不要以为用的是化名,用的是网名,现有技术是能够恢复相关记录的。
俗话说,雁过留影。既然犯罪行为会留下作案痕迹,为此告诫不法之徒:收手吧!
- 上一篇:互联网应用“越小”可能“越好”
- 下一篇:互联网“搅局”传统金融界
-
请您注意:
- ·自觉遵守:爱国、守法、自律、真实、文明的原则: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