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家张守涛之《守涛学佛》之五
《守涛学佛》之五
图五《达摩一苇渡江》53X94cm。这幅作品是写达摩一苇渡江的情景。用水质颜料胭脂和洋红,笔上含水多,颜色较淡,随意挥洒。用墨也较随意,着意表现达摩“吾本來兹土,传法救迷情,一花开五叶,结果自然成”(达摩偈语),飘逸淡定的形象。
达摩一苇渡江是佛教禅宗一个美丽的传说,据说达摩来到中国初见梁武帝萧衍,武帝谓:“我修建庙宇,印抄经文,供养僧尼,是否算是功德?”达摩曰:“无有功德”。武帝又问:“何谓功德?”达摩开示曰:“不可着功德之相,自净其意,自空其体,不着贪相,不以世求。”俩人的交谈心思无法契合,达摩见因缘未合,悄然离去。
达摩走后,梁武帝心生懊悔就去追赶。达摩走到江边,看見有人追来就折了一根芦苇投入江中,踏在苇上飘然过江。渡江后,达摩先后在定山禅院和少林寺修行传教。其在少林寺面壁修行九年成为中国的禅宗始祖,并传法慧可,师徒间还留下了“立雪断臂”“断臂求法”的动人故事。现在定山寺、少林寺都有达摩遗迹是禅宗的重要丛林。
图六《达摩一苇渡江》53X174cm
横幅较长,装裱后就是小手卷。历代“手卷”都是倍受藏家推崇的一种形式。作品内容大体和上幅一样,但是在画的一侧题有一段篆字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,禅无限之境界也”两行较大的篆字漂浮在浩瀚的江面上,画面的场景宏大,即空又实。达摩形象用色如和上幅一样清淡,则与重墨的题款无法获得平衡。用朱砂加少许朱磦,色彩鲜明而沉稳,与两行篆字相对应,使画面平衡起来。
以心传心,不依文字和经卷,唯依师徒心心相传,因缘契合传法授受,是禅宗最大特色,也是禅宗为广大群众所认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悟性就在你的脚下,最精微最深刻的义理在佛以外,佛义和佛理达到了最简单的意念,使禅宗有了最广泛的受众。正因为这样才有了博学广通的慧可成为禪宗二祖,同样不识一字的慧能也能成为禪宗的六祖,而一个外国僧人达摩成为了东土最为人熟知的禅祖。
但据记载,达摩还是有文字立著的,如《少室六门》、《心经颂》、《破相论》、《二种入》、《安心法门》、《悟性论》、《血脉记》、《无心论》等多种,据说其传授给二祖慧可的就有衣钵和《楞伽经》四卷(楞伽阿跋多罗宝经)。其这些文字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明心净性,也是“直指人心,见性成佛”的意思。
学习笔记
一种我自己的学习方式,《张守涛书画》平台还将陆续推出《守涛悟道》、《守涛论艺》、《礼乐与书画》等专题。《守涛学佛》拟包括:我画佛说;禅、禅宗与禅画;历史上重要佛教画家和禅画画家。我们期待着在儒、道、释文化的学习中和您一起体验艺术闳约深美的魅力。
- 上一篇:画家张守涛之《守涛学佛》之六
- 下一篇:画家张守涛之《守涛学佛》之四
-
请您注意:
- ·自觉遵守:爱国、守法、自律、真实、文明的原则: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