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届“国企楷模-北京榜样”推荐候选人介绍:刘剑

刘剑,男,汉族,1984年生。群众,本科学历。毕业于黑龙江佳木斯大学政治思想系。曾获“优秀青年岗位能手”、“央企脊梁·员工榜样”等荣誉称号。
刘剑,个头不高,块头不大,戴着眼镜,文静腼腆,中铁十六局集团五公司专干“悬”事的悬灌梁专家,是中国铁建(9.770, -0.05, -0.51%)的“青年岗位能手”、一分部的安全总监。
事实上,刘剑最初是一名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明白的“纯”文科生,大学毕业后仅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了半年测量,就被分配到湖南株洲的十六局集团五公司武(汉)广(州)高铁项目部。刘剑知道,在项目部不仅要能吃苦,还要有能力、有本事,要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,这样施工队才能听自己的。他为了能看懂施工图纸,听取了技术“导师”的建议,克服恐高,爬上高处,认真比对图纸与实体,仔细观看工人如何施工。一天没看明白,他就去两天,两天没看明白,他就再去,渐渐地刘剑看出了门道。4个月后,项目部把一个重要任务交给了刘剑——负责赵家坝特大桥(40+56+40)米悬灌梁的技术。形象地说,悬灌梁就像一个人向两侧平伸胳膊,桥墩如同人的躯干,悬臂梁段像伸直的胳膊,施工人员利用悬灌梁的主要设备——一对能行走的挂篮,一段一段地把“胳膊”伸出去。在质疑声中,刘剑接受了重任,并努力学习认真工作。他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,一直坚持白天在现场盯着工人按图施工,晚上不值班就抱着专业书本猛“啃”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2007年10月,刘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座悬灌梁顺利完工。同年11月,项目部又把王灌锋特大桥(70+125+70)米悬灌梁的重任交给了刘剑。由于工期问题,刘剑只能白天黑夜在工地上盯着,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以上,刘剑说“这是我参加工作8年来最辛苦的时候”。但是工作再苦再累,刘剑也没有退缩,他与同事一起研究,从悬灌梁施工的8大工序几十道小工序中寻找可压缩时间的环节,最终将挂篮行走时长缩短了3个小时,而刘剑据此总结的QC成果《提高挂篮行走速度》还获得了集团奖励。
2008年9月,刘剑出任五公司京沪高铁项目部工程部副部长,负责跨薛枣公路特大桥(60+100+60)米悬灌梁施工。众所周知,干悬灌梁大多都在抢工期,刘剑也不例外,为了抢工期,他协调各方加快进度,每天都要接打很多电话,最多时一天达到300多个,就连随身带着的两三块手机电池也都经常被用光。但刘剑说“忙归忙,不能乱了阵脚,要做到心中有底,不能急。”刘剑对悬灌梁施工工艺融会贯通,工艺精致,他施工出来的梁面六面坡线型漂亮,平整度也达到了精度要求,还获得了业主“绿牌”奖励。

随后几年,刘剑北上大庆,负责了哈(尔滨)齐(齐哈尔)客专两座主跨64米的悬灌梁。2012年10月刘剑突击完成了主跨56米双幅跨京福高速公路悬灌梁施工。2013年,刘剑被聘为工程师,完成了安徽当芜大桥(65+100+65)米悬灌梁施工。
刘剑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,成为了十六局集团五公司的悬灌梁专家。可刘剑说:“我没有什么不得了的故事,更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。我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,尽力做一个有用的人。”
-
请您注意:
- ·自觉遵守:爱国、守法、自律、真实、文明的原则: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》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尊重网上道德,遵守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
- 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。